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市场”已经成为目前几乎渗透各行各业的一个流行用词,言必称“市场”,可以说,既体现了开放以来市场已经给人们带来了颇多好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已经广泛认识到市场在对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可是现在,很多人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把市场当成“万精油”,凡是现状不那么完美的,都以“缺乏市场机制”为理由,认为应该进一步“放开”,这就可能引发另一个问题,即,“市场”开始被广泛引用甚至“神化”的地步。

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系统?

这个说法其实严格上说有点歧义,但是恰恰是在几天前的某电视台制作的一档关于高校就业状况的节目中,这个说法被提了出来。其主要内容就是说现在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在向职业化内容靠近,而职业化教育则需要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尤其是获得社会范围内和普通高校等同的待遇。到这里,其实并没有问题,因为从我国产业和高等教育的现状看,的确存在“结构化失业”的问题,而且还很严重。不过接下来的说法则有点值得深思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应该引入市场化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符合市场需要的毕业生。

原来如此,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符合社会的需要。可是仔细一想,这里面大有问题。首先,根据逆反命题的原则,不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就不需要教育了吗?可是,如果是这样,谁来决定社会的需要呢?很多学科都是理论促进实践,比较典型的属于量子物理,先有理论,再有实验和验证,没有实践,有无社会需要无从了解,那么是否就不需要教育呢?显然这是荒谬的。其次现在没有社会需要是否就代表未来依然没有呢?按照进化论,很多生物的特性在漫长岁月中被淘汰,可是谁又可以说这些被淘汰的特性在将来未尝不是一件可以保护自己种群的有力武器呢?

教育真的是否为了社会需要?在柏拉图看来是从黑暗中寻找光明,这也许在辩论家来看符合社会需要,但是就我个人来看,教育更多的益处是在于赋予人智慧。可是今人看重更多的是物质,于是这样的教育理念真的成了理想国。

市场并不可靠

之所以说市场并不可靠,尤其是在教育领域,那是因为教育并非一个短期过程,而是类似播种收获一样的长期过程,即便杜威提倡教育领域的实用主义,但是那更多是在方法,比如“因地制宜教育”,而不是就其目的而言,更何况以市场为指针,往往存在滞后和市场简单的失效。

美国之所以为强国,并不在于其有强大和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说美国的职业教育很成体系,而且也创造了很大的就业,可是谁都知道美国的强大来自于其更为关键和尖端的高等教育体系,美国吸引国外移民的也在于其高等教育体系。所以就好象前段时间,有人认为以网络贸易可以强国,其实这是不切实际的。

当市场意识到职业教育缺乏支持的时候再转向职业教育,恐怕已经晚了,同样的,当市场意识到需要高等教育人才的时候再转向支持高等教育也已经晚了。这和中国足球有点相象,似乎并非选派一两批球员到足球发达国家培训一段时间就可以确保国足的强大那么简单。中国应该多考虑的如何长远的分配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资源配置,尤其是如何根据形势的发展可以动态调整的自由度。

中国有很多现象都和走极端化有关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也很容易导致“运动化”的政策制订和政策响应。这或许和缺乏市场有关系,但是也不排斥和市场概念泛滥有关。

海外看重中国的持续发展并不仅仅在于其庞大的市场,更在于其有强大的中央调控能力可以确保市场的发展不会出现类似美国那样的监管混乱和缺乏。

(纯属个人观点和所在机构无关)

话题:



0

推荐

刘骏

刘骏

8篇文章 9年前更新

毕业于耶鲁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及金融双硕士,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注册金融风险管理师(FRM)。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8篇
  • 文章归档
2014年 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