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看到很多探究经济问题的文章开篇即是大题,动辄就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可是这么一个深远且系统性的问题显然只依靠一篇文章就树旗立帜是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甚至是荒谬的。其文章的主要立足点在于生产出的价值如果不被消费就是无用的,因此消费也是价值的创造。

首先,我同意消费也创造价值,我想也没有人会反对这样的观点,终究生产出的东西如果没有被消费,其使用价值也无法得到体现。可是要说消费就如此成为了推动经济的根本动力,则未免有一些托大,毕竟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里既有供给的因素,也有需求的因素,而且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仅仅以一个方面的因素或者假设来谈有失偏颇。其实作者的角度无非是经济学里对GDP的成本或者收入的统计方法,把消费笼统穿插地定义为居民消费,居民收入,投资,甚至是全因素生产率(TFP),那么我不禁要问,这样的概念杂糅究竟能对我们的政策制订起多大的作用呢?难道就是要每个人都拼命消费?

其次,对于消费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其实很多年以来就一直被我们所提及,比如有效需求一说就可以说广义上包含了这么一个概念。可是往往是和以基础建设为主导的经济模型对比来说的。也就是说我们承认基础建设对中国经济的带动可能是非持续性的,也是客观上对市场的一种“挤出”,而忽视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优势。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只讲消费就是正确的,毕竟经济的发展应该如同商代大鼎一样,几足并立才可以获得稳定。消费,生产只是处于一个健康的人类生活渠道上的两个环节而已,如果仅仅主张消费,而忽视生产可以起到的作用,尤其是TFP所起到的创造消费需求的作用,那么这是把劳动效率简单化了。

最后,消费涉及分配,没有合理的分配机制,谈何消费。目前不仅是中国,美国,欧洲等其他国家地区都面临分配不公,剪刀差逐渐扩大的弊端,这既限制了消费的能力,更是从政策制订上增加了难度,使得“一刀切”的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企业和家庭来说,从防范现金流可能出现被搅乱的角度,都必须确定好留存和消费之间的合理比例,这样的分散到户的风险管理反而对社会是有利的,可以降低国家或者纳税人在小概率危机下集中支付的流动性风险。换句话说,每个单位个体做好风险管理,也是对社会和自己最终负责的表现。

当前,很多人都在谈产能过剩的问题,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的背景之一。但是,我想,中国所面临的不仅是产能问题,还有价值链的分配问题。而如果从价值链上的增值来看,则问题不局限在产能过剩,事实上中国制造早就面临“量”和“质”的双重考验了。而在我看来,如果质的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经济形态只能是世界工厂,而经济虽然可以发展,但是持续性和发展成本太大而且不容易因为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而获得补偿,而消费能否解决质的问题?显然这是把因果关系搞错了!

话题:



0

推荐

刘骏

刘骏

8篇文章 9年前更新

毕业于耶鲁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及金融双硕士,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注册金融风险管理师(FRM)。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8篇
  • 文章归档
2014年 8篇